2025泰州两会专题报道 | 教育强市,亮眼答卷正在书写
  • 信息来源:泰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25-01-15 09:11
  • 浏览次数:

岁末清寒,泰州市教育系统2024年“我和我的祖国”暨“强国复兴有我”合唱展演活动现场却热火朝天。

歌声嘹亮、器乐悠扬,音韵婉转、舞姿翩跹。来自全市教育系统多个优秀合唱团体的师生们用精湛的演唱技艺和饱满的爱国热情讲述关于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动人故事,用歌声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祝愿,呈现了一场集观赏性、普及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视听盛宴。

充满改革动力、涌动青春活力、凝聚协作合力——回首过往,这正是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镇海分校开展“我和国旗合影”活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本。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饱含深情,温暖人心:“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着教育强国“公平”与“质量”的底色,也为推动泰州教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底色更加鲜亮。

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特别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曾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全市教育系统以奋进姿态紧抓发展机遇,以“四敢”精气神担当作为,直面难点痛点,回应民生诉求,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优质均衡,落实普及普惠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对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提出新的需求。总书记给出的正是一条明晰的解题路径。

2024年秋学期省泰中附中春晖校区投入使用,

图为学生正在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优质均衡”的主线贯穿始终。一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紧锣密鼓部署工作,不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接二连三推出创新举措,办好一桩桩教育“关键事”: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开展前瞻性研究,优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划,自2021年来累计投入123.72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193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9.05万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每年培育、评审新优质学校30所左右,靖江市、姜堰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督导评估;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全市四星级高中23所(占比67.65%,全省前列),江苏省泰州中学顺利通过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建设验收,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江苏省姜堰中学进入省第二批高品质示范高中申报答辩环节,江苏省泰兴中学、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进入省高品质特色高中申报答辩环节;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共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3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比例87.7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新建校、农村校、薄弱校实现全覆盖……

泰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展示交流启动仪式

在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举办

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之路不断延伸。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应助尽助”,每年减免、发放各类政府资助资金超1亿元,受惠学生超12万人次,学生资助工作连续10年获评省级优秀等次。2024年,我市设立筑梦教育发展基金会,初始接受捐赠资金2.16亿元,积极开展奖教奖学。

泰州市筑梦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

关爱每一名学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创新开展“六必进”家访模式,特殊学生入户家访率100%。全面实施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组织四批次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走进13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校校行”活动。同时,抓实“重点学生”帮教转化工作,成立专班,落实帮扶教育措施。2024年秋学期,正式开办专门学校,对首批13名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矫治,其中10名学生已于12月顺利结业。全市5.3万名“教师妈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挂钩帮扶,实现“人人有结对、学业有指导、亲情有呵护、生活有保障”。

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青爱小屋”获评

2024年初中学校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回顾这几年,优质均衡、普及普惠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人民群众心头的温暖,成为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巩固“双减”成果,关注学生健康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是“小切口”里的“大文章”。政策落地三年来,减负、提质的故事在各地各校涌现。

教育部调研组来泰开展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专题调研

数据显示,三年来,我市“双减”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平稳“清零”,全市296家在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已审批290家,纳入平台279家,开通支付272家,机构审批率、纳入平台监管率、开通支付率在全省保持前列,“横到边、纵到底”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兴化市施耐庵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2023年该园创成泰州市优质幼儿园

继续抓好“双减”工作,将“减负提质”贯彻到底。近年来,我市坚持减负与提质并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市、市(区)联动完成200余所中小学校教学视导,聚焦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有效校正办学方向。“5+2”模式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100%“全覆盖”,线上答疑、中小学衔接课程、校外辅导站等有效缓解青少年假期“看护难”“辅导难”问题。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近三年,在全国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市共获国家一等奖53人,1金4银1铜。成立高考研究小组,针对不同层次高中学情,开展精准指导,高考质量稳步提升。

在教育强市建设的新征程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更需用心洞察。

这几年,教育公共服务打开了更多“小切口”,写好学生健康成长“大文章”。

泰州市校园餐社会开放日暨政协协商议事活动

一份学生餐,包含万千关心。近年来,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的要求,不断加强“校园餐”管理,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发布中小学食堂营养带量食谱,落实“校长陪餐制”,确保学生吃饱、吃好,全市学校食堂回归公益率达99.9%,食堂整体满意度超80%。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不容忽视。我市持续推进近视防控全国试验区建设,率先在全省高质量完成改善学生视觉环境工程,遴选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8个,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低于省均水平2.47个百分点。

回顾过往,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谱写下教育公共服务的新音符,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打造人才高地,赋能经济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

暨“主体参与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省泰州中学举办

2023年10月25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互联网+跨学科学习”专题研讨会在姜堰区召开;2024年3月27~29日,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暨“主体参与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泰州中学举办;2024年11月8日,第二十一届全国“6+1”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追求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育人新样态”培训研讨会在海陵区举行……

一个个国家、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会议在泰州召开,彰显了泰州教育教学改革一抓到底的决心。2023年1月,泰州市委、市政府“新春第一会”发布六大教育改革实验区项目,着力破解城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问题。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在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教授工业机器人课程

“改革是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鼓励基层首创,以点带面,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成果,努力用每个市(区)改革试点的‘一池活水’汇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江春水’,不断提升泰州教育的发展底色和改革成色。”万永良说。当前,全市教育系统正锚定优质均衡发展、育人方式转型和服务能力增强,通过“揭榜挂帅”,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强师计划”、智慧教育创新、“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六大教育改革实验试点。

如何将地方产业与人才培养结合,培育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泰州一直在探索。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器人战队荣获

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Makex机器人挑战赛总决赛全球总冠军

产教才融合是破解人才短缺问题的良方。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开展“3+4”“3+3”“3+2”“4+0”等“中高本”贯通培养项目57个,85%以上的中职学生升入高校。加强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推动新增生物制药、大数据技术应用、数字经济等泰州产业急需专业34个,调整优化专业63个。目前,全市高校匹配“1+4”产业体系相关专业177个,吻合度达76.9%。建立在泰高校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大学生留泰率从9.2%(2021年)提高到17.73%(2023年)。

泰州学院成功划转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

同时,全力推动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泰州大健康产教联合体和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被列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推动泰州学院成功划转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首次接纳623名硕士研究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首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验收,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入选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南理工泰科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录取分数在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筑梦教育 泰想你来”教育系统“泰州日”活动

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为加快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队伍,我市打出一套“特色组合拳”,出台“凤城英才计划”,通过发放“购房券”、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毕业生100多人。加大校园招聘力度,拿出800个“周转池”编制解决招聘教师难题,赴重点师范院校开展校园引才,每年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00余人,为泰州教育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拓展教师学历提升渠道,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开办在职教育硕士“泰州班”,按期毕业后给予学费资助。开展教师学科素养测试考核,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提升教学能力上来。建设“泰州师说”全员培训平台,深化教育名家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名师工作室建设,优化三级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近三年新增国家、省各类名师名校长培育项目培养对象36人、特级教师19人、正高级教师63人。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北校区举行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暨捐机园建设启动仪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将始终聚焦社会和群众关切,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出与泰州发展相匹配、与群众要求相契合的一流教育,把教育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提供教育支撑。”万永良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