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两会特刊报道我市教育改革工作!
  •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4-03-18 17:12
  • 浏览次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家万户、改变千家万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泰州市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担当起“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的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

对老百姓来说,更为关注的不是GDP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而是孩子学得怎么样、老师教得怎么样,期盼的是有“更好的教育”。过去大家希望孩子有学上,现在更希望能上好学;过去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现在更希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去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现在更希望通过教育挖掘潜力,使孩子走上最适合的成长发展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泰州对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居安思危、对标找差。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为打造更高品质的幸福泰州贡献教育力量。

泰州教育大阅读现场观摩推进会—初中专场

2月18日,泰州召开“新春第一会”——“四敢”争先、项目攻坚动员会暨优化营商环境会,用“四敢”精神激活“一池春水”。

“‘十四五’时期,我们抓住机遇,把教育打造成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名片,让教育成为最亮丽的城市底色。”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去年,该市印发《关于推动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启动实施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动能活力,更好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以“四敢”担当支持教育

发展岁末年初,总投资约3亿元的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春晖校区顺利通过项目竣工验收,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这是泰州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落实“十四五”城区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有效化解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策应“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城市发展蓝图、满足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具体举措。

教育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泰州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聚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罗塘校区寻访家乡名企活动

泰州市海军中学国防教育

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泰州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努力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教育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如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的强弱。唯有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让公共服务更好地惠及民生,方能体现城市发展之要义。”万永良说。“十四五”期间,泰州市将累计投入资金184.16亿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206所,其中,幼儿园10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高中阶段学校20所,新增学位13.05万个。以“四敢”精气神推进教育改革去年10月25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互联网+跨学科学习”专题研讨会在姜堰区召开;11月8日,第二十一届全国“6+1”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追求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育人新样态”培训研讨会在海陵区举行……

姜堰区“双减”改革典型案例

一个个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会议在泰州召开,彰显了泰州教育教学改革一抓到底的决心。2023年1月,泰州市委、市政府“新春第一会”发布六大教育改革实验区项目,着力破解城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问题。

泰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

“改革是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鼓励基层首创,以点带面,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成果,努力用每个市(区)改革试点的‘一池活水’汇聚成泰州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江春水’,不断提升泰州教育的发展底色和改革成色。”万永良说。当前,全市教育系统正锚定优质均衡发展、育人方式转型和服务能力增强,通过“揭榜挂帅”,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强师计划”、智慧教育创新、“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六大教育改革实验试点。作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此次教育实验区改革中,靖江市聚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着力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训实习环境,加快面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以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共建共享生产性实习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靖江工匠学院和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以“四敢”作为建强教师队伍

去年10月18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泰州市教育局承办的“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名家领航·泰州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泰州举行。50余位培养对象深入泰州市所辖的6个市(区)和市直的45所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帮助基层学校和一线数万名老师诊断课程方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办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共享治校经验和教育教学成果、做好示范引领。这是泰州坚持教师“第一资源”地位的缩影。众所周知,教育比的是学生,拼的是教师,泰州突出抓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育人才队伍。泰州打出一套“特色组合拳”,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毕业生,拿出800个“周转池”编制解决招聘教师难题,面向教师系统设立“春蚕奖”,获奖者享受所有“骏马奖”相应的荣誉和待遇。去年,在教师配备、专业成长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为学校赋能放权,激发教育系统干事创业活力。人才怎么用才好,学校最有发言权。靖江、泰兴、兴化、姜堰等地组织四星级高中赴中科大、南师大、苏大等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共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50余人。加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重点建设教育名家、“四有”好教师团队等项目,到2025年,培养省市级教育名家50名、教学名师100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