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笔”书写“教育答卷”——全市教育工作综述
  • 信息来源:泰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25-02-16 10:24
  • 浏览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召开

泰州作为“教育之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优质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建强教师队伍,先后推出教育优先优质发展18条、基础教育14条、职业教育17条、优教5条、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惠教利师政策,奋力书写教育强市新篇章,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不断上升,全市“学有所教”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均居全省首位。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学有优校”


市委书记姜冬冬走进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春晖校区专题调研民生工作

2024年秋学期,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春晖校区正式启用。作为一所新学校,春晖校区从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不仅因其一流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硬件设施,更在于学校有效化解了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切实满足了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回应好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期盼。”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为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前列,泰州致力做足增量,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责任,把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强化优质资源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建立教育规划、学校布局、学位供给与生源数量变化相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有效破解优质学位供给不充足问题。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济川校区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23.72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93所,新增学位9.05万个,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3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比例87.7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农村校、薄弱校实现全覆盖。

兴化安丰镇中心幼儿园《藏在“天气记录”里的儿童主动学习支持策略》入选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2023年,兴化市入选“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实现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多年坚持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优质园创建,省优质园覆盖率84.46%,居全省前列。

2024年,随着兴化市第一中学、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泰州实验中学成功晋评四星级高中,我市四星级高中达到23所,占比67.6%。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红利正越来越多地惠及千家万户。

教育改革迈入“深水区”,实现“学有优教”


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互联网+跨学科学习”专题研讨会在姜堰召开

2023年10月25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互联网+跨学科学习”专题研讨会在姜堰召开;2024年3月27日至29日,江苏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暨“主体参与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泰州中学举办;2024年11月8日,第二十一届全国“6+1”小学教育改革发展联盟“追求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育人新样态”培训研讨会在海陵举行……新课改下,我市教育改革正逐步迈入“深水区”。

2023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各市(区)“揭榜挂帅”的形式,全面启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时代“强师计划”、智慧教育创新、“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六大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推动教育优先优质发展。

这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教授工业机器人课程

靖江市聚焦泰州“1+4”主导产业需求,探索实践“多元一体 双融双促”的产教融合范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联合英国韦斯顿学院建立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年均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入列江苏省职教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泰兴市创新实施“强师计划”,探索泰州教师队伍改革的“泰兴路径”“泰兴样态”,全市骨干教师“雁阵”持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三风育三师”做法获评2023年泰兴市级机关改革创新项目一等奖;兴化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VR、人工智能广泛“植入”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字化、个性化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海陵区着力实施“双减”背景下“大德育浸润”“新教学管理”“核心素养培育”“高品质服务”“全协同办学”等“五大行动”,重塑“三全育人”体系,持续擦亮“幸福教育”特色品牌;姜堰区大胆摒弃“摘金夺银”“掐尖”等观念,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通过科学“选苗”、精心“育苗”,引入优质教师和课程资源,形成有突出潜质学生早期发现、及时培养机制,服务国家人才自主培养战略,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成果获评市政府2023年度改革创新奖一等奖;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积极构建“高新好课堂”,完善“高新好教研”体系,实施“九大行动”,探索育人新模式,打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高样本”,该区课改案例荣获全国首届地方教育创新成果案例评比二等奖。

创新火花活力四射,教育图景生机勃勃。“双减”以来,我市已实现“5+2”模式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49个“双减”案例分别入选教育部、省典型案例。五育并举、学有优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开展体艺团体操活动

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促进“学有优师”


泰州市筑梦教育发展基金会2024年第二批奖教奖学金发放仪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以“真金白银”引才奖优,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

“筑梦教育 泰想你来”教育系统“泰州日”活动

2021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累计新增投入38.71亿元,专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并重点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体现多劳多得、绩优多得。同时,深入实施“凤城英才计划”等惠师政策,通过发放“购房券”、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共引进各类优秀教育人才超百人。

泰州市初中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赴南师大集中研修

为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带动作用,我市依托“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深化泰州教育名家和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近三年新增国家、省各类名师名校长培育项目培养对象36人、特级教师19人、正高级教师63人,“名特优”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泰州市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高级研修班暨市直学校后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我市第一时间贯彻落实,重点聚焦“双建设”与“双选配”两大关键,一方面强化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其战斗堡垒地位,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聚焦学校党组织书记与校长队伍选拔与培养,选拔党性坚定、教育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威望高、擅长思想政治工作且富有教育情怀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学校党组织书记,真正让学校管理者成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

为让退休教师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实现自身价值,我市还实施“银龄优教”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教师和教科研训人员继续投身教育事业。截至目前,全市已聘请60名优秀“银龄教师”重返校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此外,我市每年还举办形式多样的“礼赞教师”活动,覆盖所有教育岗位,涉及不同阶段教师,让所有教师都能体会到职业的尊崇感和幸福感。

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与儿童一起品读经典”活动

“教育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更承载着泰州这座城市的希望。我们将始终聚焦社会和群众关切,持续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奋力开创泰州教育现代化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万永良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