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陪餐故事 | 陪餐,不只是一起吃饭
  •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5-10-19 14:36
  • 浏览次数:

陪餐,不只是一起吃饭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刘正芹


身为校长,每天到食堂陪孩子们一起用餐,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这看似平常的陪餐时光,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串起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


一起吃面条

那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午,食堂里热闹非凡,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我像往常一样在食堂里巡视,却发现几个孩子正对着空了的餐盘愁眉苦脸。我走上前去询问,才知道当天中餐的量有点少,他们还没吃饱。看着他们那委屈的小模样,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我立刻把食堂阿姨叫过来,让她赶紧给孩子们下面条。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了上来,我搬了把椅子,坐在孩子们旁边,和他们一起吃起来。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拘谨,慢慢地,话匣子就打开了,和我有说有笑。“我妈妈在厂里上班,每天回家也给我做这样的面。”“我奶奶会放辣椒油,比这辣!”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热气模糊了小脸蛋,连带着我的眼眶也微微发热。

有个孩子突然停下筷子,指着我的碗说:“校长,您吃面的样子,像我妈妈。”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我们交叠的碗筷上,暖烘烘的。原来最动人的陪伴,不过是和孩子们分食一碗冒着热气的面,让彼此的心跳,都浸在同一片温煦里。当天,我就召开了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会议,要求食堂准确测算每天食材数量,确保供餐数量足、质量好。


阿姨,手别抖

有一段时间,食堂里总飘着句童稚的念叨:“阿姨,你手别抖呀。” 起初以为是孩子间的玩笑,直到那天站在打餐窗口,才看见李阿姨舀土豆烧肉时,手腕像秋风里的落叶般不停晃动。一勺菜颠来颠去,落到餐盘里只剩浅浅一层。看着孩子们那眼巴巴的小眼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天下午,我就召开了员工会议,严肃地和食堂工作人员沟通这件事。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他们能吃饱吃好。食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学习。

从那之后,食堂阿姨打餐时手再也不抖了,每一份饭菜都盛得满满的。孩子们看着餐盘里丰富的饭菜,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也跟着开心起来。现在,食堂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和谐,孩子们打餐时都会甜甜地跟阿姨说“谢谢”,阿姨们也总是笑容满面地回应着“慢点儿,别烫着”。


番茄炒蛋的秘密

陪餐时我总爱问:“今天的菜合胃口吗?” 答案像撒落的星星,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直到那个周三,“我喜欢吃番茄炒蛋!” 坐在最前排的梳双辫女孩突然举手,声音亮得像铜铃。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回应像春芽破土般冒出来:“我也是!”“番茄炒蛋最好吃!” 我低头看自己餐盘,金黄的炒蛋裹着酸甜的茄汁,确实惹人馋。

“为什么呀?”我夹起一块炒蛋时,扎冲天辫的女孩抢着说:“我妈妈在超市上班,每周日都给我做这个,说鸡蛋像小太阳。”“我奶奶说吃了能长高,比门框还高!” 孩子们的答案里,藏着家家户户的烟火气。

从那以后,食堂菜谱里番茄炒鸡蛋出现的频率增加了。每次这道菜一端出来,食堂里就会响起孩子们的欢呼声。有个孩子把最后一块炒蛋拌进米饭,吃得鼻尖发亮:“校长,您看我吃得干净不?” 我笑着点头,心里暖烘烘的——这道普通的家常菜,原来早已悄悄成了孩子们心里的小期待。午后的食堂,空荡的餐桌还留着孩子们的温度。那些散落的饭粒、碰歪的板凳、孩子们留下的笑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秘密:食堂里氤氲的从来不止是饭菜香,更有悄悄生长的爱与牵挂。

这些年的陪餐时光让我深信:教育的真谛,不过是用心做好每一件温暖的小事。就像那碗及时端上的面条、那把不再颤抖的饭勺、那盘每周准时出现的番茄炒蛋——它们都在悄悄告诉孩子们:你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