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5-09-24 17:22
- 浏览次数:
近日,2025“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落幕。本届大赛吸引来自中国、印度、塞内加尔、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选手参赛。省靖江中专校师生凭借精湛技艺斩获多项荣誉,学校获团体银奖。其中,云南籍学生李路强勇夺学生组二等奖第一名。
从去年险些“无学可上”的大山少年,到如今站上世界级赛事领奖台,李路强的“逆袭”,正是省靖江中专校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助力乡村技能人才培养的生动写照。
(省靖江中专校师生在2025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
大山少年的人生转折
2024年7月,16岁的李路强还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宝华镇的大山中感到迷茫。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年纪尚小的他一度以为只能走上“打工”之路。“我连红河县都没出过,不知道未来能做些什么。”回忆当初,李路强不禁感慨。
(中间为宝华镇宝华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杰)
转机来自省靖江中专校的“跨省招生”。依托中组部大型央企扶贫扶智项目,学校联合江苏靖宁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与宝华镇宝华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杰合作,计划将村里有意继续深造的孩子接到靖江,学习焊接技能。
“哪怕只是试一试,我也想出去看看。”得知消息后,李路强第一时间报了名。与他一同从云南来到靖江学习的,还有15岁的吴正忠。
协作帮扶铺就成长路
“他们是我从云南亲手接回来的,一定要把他们教好、照顾好。”这是省靖江中专校教师陆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初到靖江,李路强和吴正忠不太适应当地饮食,陆寅便每周抽时间“开小灶”,为他们做云南口味的饭菜;担心他们课程跟不上,陆寅主动放弃休息,从焊接设备的基本操作、安全规范教起,还带他们加入学校焊接技术社团,提前接触专业训练。
这份守护不仅仅来自老师。江苏靖宁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红军全程参与协作,多次往返云南对接学生家庭;学校为两人申请助学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宝华村村委会也经常与学校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展。“从云南到江苏,这么多人帮助我们,如果学不好,真的对不起这份心意。”吴正忠说,正是这份跨越千里的关爱与合力,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技能学习。
(在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李路强荣获学生组二等奖第一名)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不仅适应了在靖江的生活,更在技能领域迅速成长。在今年初举办的泰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李路强荣获焊接项目二等奖,吴正忠获得三等奖,李路强还赢得了参加省赛的资格。首次参赛,两人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汗水浇灌梦想开花
省赛难度远超市赛,不仅增设理论考核,还包括焊接作品设计讲解、机器人展示件制作等环节。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普通话不太流利的李路强,曾因“不会讲、不敢说”一度想放弃。
“绝不能就这样放弃!”陆寅立即调整训练方案,请来往届省赛获奖选手一对一辅导理论,逐字帮助李路强纠正发音;吴正忠也陪着他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PPT汇报,从语速、手势到表情,逐一打磨。寒假期间,两人每天坚持训练超过10小时,手酸了就擦药膏缓解,熬夜背理论题时靠咖啡提神。
(参赛选手赛前在焊接实训室训练)
所有的坚持终见回报。在3月底举行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李路强与队友任开远合作,拿下焊接项目团体二等奖第一名,他在满分150分的理论考试中取得148分的高分,并获得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前集训资格。
9月,李路强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传来,老师、家人和同学们无不为之欣喜。“谁能想到,一个大山里的少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宝华村第一书记王国杰表示,他们与省靖江中专校的东西部协作将继续推进,明年将推荐更多孩子前往靖江学习技能,“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大山少年的‘逆袭通道’,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干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