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5-07-04 15:28
- 浏览次数:
讲述者名片:程宏斌,男,49岁,籍贯江苏兴化,现任兴化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兴化市人民政府督学。曾获评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第34届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兴化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兴化市313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
航海中,锚链 “抛、起、固、稳” 的动态韵律,恰是应对风暴浪潮的生存智慧——风暴中抛锚固船,迷雾里稳锚定向,浪潮间紧锚抗压。每一次精准锚定,都是航海者以责任为锚爪,在汹涌海面上深深镌刻的安全印记,在惊涛骇浪中挺直船身的钢铁脊梁、在茫茫迷雾里稳立航向的定海神针。
教育的航程也如同海洋上展开的长卷,一端是入职时的热忱起点,另一端是教书育人的初心彼岸。成长的航程便是以责任为锚,唯有在风暴浪潮的磨砺中坚守,才能勇往直前。那么,如何以 “责任为锚”,在风浪磨砺中坚守教育初心?
我想,唯有砥砺风浪,守心如锚。在困境中让责任之锚紧紧抓牢信念的礁石,在风暴浪潮中砥砺自身,在潮起潮落中坚守教育的航船,方能让教育初心在颠簸中始终稳固如磐。
01 校园工程的质量,是托举师生成长的基石,容不得丝毫懈怠。在质量考验的浪潮中,责任之锚便是筑牢安全的定海神针。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对生命的承诺,就像工匠必须确保每一块砖石经得起岁月侵蚀,教育者也必须确保每一处设施经得起时光检验。
2022年暑假校区搬迁时需对原校区操场、宿舍进行改造,工程的中标价仅为概算的一半。企业老总坦诚告知是投标时的成本测算偏差,并郑重承诺:“哪怕赔本,也要按标准施工。”即便如此,业内仍提醒我们:“这样的报价面临极大成本考验,需格外关注材料品质。”这份提醒让责任之锚在心底扎得更深——杜绝“毒操场、毒油漆”,绝不能让师生在可能存在隐患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此后 30天,我化身最严苛的“质量守卫者”:每日清晨六点准时驻守材料入场堆放点,认真核对每一批塑胶颗粒的环保检测报告,逐袋拆开看是否混有劣质黑橡胶颗粒;顶着 40℃高温蹲守跑道施工现场,用卷尺丈量跑道厚度是否达标;不厌其烦盯着油漆滚筒,确认每一道工序都使用环保材料。全程没有抽过施工方一支烟,没有吃过施工方一顿饭,没收过施工方一分钱。晒脱三层皮、瘦掉20斤的坚守,换来了零黑颗粒入场、零污染残留的优质工程。当学生们在崭新的操场上踢正步、喊口号,当家长们参观无异味的宿舍时露出放心的笑容,我深知,责任之锚已深深扎进质量的礁石,为学校筑牢了安全防线。
责任是对细节的极致苛求,是对标准的不妥协坚守。当我们以责任为尺丈量每一处细节,以标准为盾抵御潜在风险,便是在为校园筑牢最坚实的安全壁垒。这不仅是对师生负责,更是对所有用心建设校园的企业的尊重。唯有共同守护品质,才能让教育的根基更加稳固。
02 当疫情迷雾笼罩校园,当恐慌与不安在师生心中蔓延,责任之锚便成为穿透阴霾的锚位坐标。它不是悬浮的灯塔,而是深扎海底的锚桩,用稳固的坚守让教育的航船在迷雾中不迷航。
2022年12月的新冠疫情,成为我的教育航程中最难忘的“迷雾航行”。当时我分管高三年级。当高三18个班级陆续有师生感染,当并肩作战的校长们相继倒下,责任之锚让我选择在校园里独自坚守。清晨,办公室的灯光亮起,我开始制定当日的防疫工作清单,清点防疫物资;早读课开始,逐个教室检查通风情况,鼓励师生们“加油”;午间,走遍每一层楼每个办公室,亲手将口罩和消毒液物资送到师生手中;晚上,整理学生出勤情况,上报各项数据资料。连续12天,父母被隔离未能探望,妻女发烧只能通过视频安慰,慢性阑尾炎发作疼得直不起腰,却依然咬着牙完成每日的校园巡视。医生诊断并发肠梗阻,下达住院通知时,我正攥着体温枪站在教室门口,最终选择把医嘱揣进衣兜,靠止痛药和流食继续坚守。因为我知道,高三学子的高考梦不能在疫情中搁浅,他们需要看到老师的身影,锚定的航船在迷雾中才不会迷航。
责任是一种无声的承诺,是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选择逆流而上的勇气。当我们以责任为锚,守护的不仅是校园的每个角落,更是师生心中对未来的信心。这份坚守或许孤独,却让学校的温度在疫情的寒冬里悄然传递。
03 教育的航程难免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当意外如巨浪般掀翻日常,责任之锚便成为深扎心底的定海神针。它不是瞬间爆发的力量,而是如锚链般默默承受重量的韧性。就像锚桩在礁石中岿然不动,教育者即使身负重创,也要让责任之锚稳稳守护教育人的初心。2023年10月14日是我教育航程上遭遇的最猛烈的一次风暴。清晨,我跟平时一样赶往学校上早读课,不料过马路时遭遇“探头杀”,一辆汽车将我撞飞。我只觉得世界一下旋转起来,接着眼前一黑,失去知觉。被撞飞的瞬间,脑海中闪过的不是疼痛,而是“早读课还没布置”、“四星评估的实验室还没验收”、“环境卫生还有许多细节要改进”。醒来后浑身疼痛,难以动弹,却挣扎着打电话给班主任,布置学生背诵新单元单词准备默写;医生叮嘱至少静养一个月,却下午就强撑着出现在教室门前。讲台上,关节挫伤让我每写一个字都要忍受剧痛,却依然坚持用红笔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实验室里,浑身疼痛让我难以站稳,却依然慢慢挪动脚步,仔细检查每一台仪器的安装情况;校园里,身体虚弱让我走几步就需要喘息,却依然亲自查看迎接四星评估的每一处环境细节。学生们心疼地说:“老师,您休息吧。”我却笑着回答:“看到你们在,老师的痛就好了一半。”当学校顺利通过四星评估,学生们的成绩又有提高时,所有的伤痛都化作了欣慰。责任之锚,让我在风暴中挺直了学校守护者的脊梁。责任是一种本能,是融入血脉的使命召唤。当我们将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视为高于个人安危的信念,再大的风浪也无法动摇心中的锚。这种坚守或许不够 “聪明”,却最能彰显学校守护者的初心——为了师生,为了学校,永远选择坚守。
教育的海洋仍在继续奔涌,而我心中的责任之锚已愈发沉重坚实。它是质量考验前的严谨不苟,是疫情迷雾中的执着守望,是意外风暴中的不屈脊梁。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以责任为锚,让每一次坚守都成为教育航程中最耀眼的坐标,让每一份付出都化作托举师生成长的强劲动力,在时代的风浪中稳立根基,坚守初心,驶向教育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