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先锋说 | 以心为炬,点亮乡村教育的每颗新星
  •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5-08-26 21:40
  • 浏览次数:


讲述者名片:颜伟佳,女,33岁,籍贯江苏兴化,现任泰州市苏陈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评江苏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海陵区“最美教师”、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校园里的百年龙槐、教学楼前的坚挺雪松、道路旁的成长香樟……每当漫步校园,这些树木总将我的思绪拉回十一年前——那个带着“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纯粹憧憬、初踏乡村讲台的炽热初秋。从青涩新手到管理岗位的笃定前行,辗转两所农村学校的岁月里,我与它们一同见证乡村教育的日升月落。

香樟树荫下嬉戏的笑脸,雪松般并肩工作的支持,龙槐般沉稳的指引,自我成长时突破的欣喜,都让我内心盈满温暖。我渐渐懂得,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地上,这份与树木同行、与教育共长的坚守,正是收获职业幸福的密钥。


龙槐见证中:扎根乡村守初心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场旅行,那我的行囊里始终珍藏着两段炽热的时光——大冯小学的五年耕耘,苏陈实小至今的六年坚守。如今,我已从教11个年头,回望过去,初入乡村校园的那份忐忑,依然清晰如昨。

2014年8月底,我双手紧攥着报到证走进大冯小学。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台下40多双好奇的眼睛,精心准备的教案突然变得滚烫。好在办公室的前辈们毫无保留:张老师手把手教我设计板书,王老师带着我用乡土故事串联课文……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们在农田里观察秋天的作物,把稻穗、野花装进课堂,课本里的文字终于“活”了。当看到学生们在本子上记录下“我们找秋天”的片段时,我知道,自己已经和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2019年,我调任苏陈实小。踏入校门的瞬间,那棵苍劲古朴的百年龙槐便深深吸引了我,它密密的年轮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始终以专业成长践行“心炬”使命:2021年,带着“自我探索”“生命教育”主题课,从区赛走到市赛,两次捧回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2024年参加市级基本功大赛,在理论笔试、模拟课堂、抗逆力培育等环节中,把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化作赛场上的光,最终再获市级一等奖。

龙槐的影子投映在校园小径上,如同教育初心的刻度,它见证的从不是奖杯的光泽,而是教育者以炬为引、在乡土间坚守的模样。它的每圈年轮都在低语:唯有将专业扎根于教育实践,才能照亮每一颗渴望被理解的新星。


雪松启示下:春风化雨润童心

苏小校园中,根基受损却旁枝勃发的雪松,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鲜活注脚。它虽历经风雨,却以遒劲的姿态向上舒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这棵雪松用生命的韧性启示着我: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唯有以包容之心守护每一份独特,才能让教育的火种照亮每一颗新星。

“爱生和敬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老师首先要爱生!”斯霞老师的教诲,是我手中长明不熄的火炬。转学生小琪初来时,过往创伤在她心底筑起高墙,看她瑟缩躲避的眼神,我深知唯有以心换心才能融化坚冰。每日清晨在校门口等候,用绘本搭建沟通的桥梁;课间轻声细语的关怀,课后与家长事无巨细的交流……当小琪第一次主动来到我身旁,眉眼弯弯地说“老师,我来帮你拿东西”时,她睫毛上的晨光融化了我整颗心。

教育的火炬,不仅要照亮课堂,更要点亮孩子深夜的困惑。那个被小刘求助电话惊醒的夜晚,听筒里压抑的啜泣声揪紧了我的心。“老师,我感觉我快抑郁了……”我裹着毯子,在寒夜里静静倾听,用共情化解她与母亲的矛盾,建议她用书信架起沟通的桥梁。挂完电话已是深夜,看着身旁自家孩子熟睡的脸庞,我笑了,因为电话那头的孩子也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十一年扎根乡土,送走一批又一批学子,迎来一张又一张新面孔。“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句朴素的自问,早已融入我教育生命的血脉。我愿如校园里的雪松般,以坚韧的姿态,化作乡村教育路上的长明火炬,照亮每一颗新星的成长轨迹,在这片沃土上收获最纯粹的教育幸福。


香樟年轮里:精耕细作显匠心

苏小校园中,那棵由学生亲手栽种的香樟树,以十余年“抽枝发芽”的成长节奏,诉说着教育如农耕般的“慢哲学”。叶圣陶先生曾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不仅是一句箴言,更是我开展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包容成长的“停滞期”,尊重每个生命独特的拔节韵律,同样需要融入校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初涉管理岗位,我常感觉无所适从。管理前辈的言传身教、学校发展的坚实步伐,为我指明方向。我逐步搭建起工作架构:聚焦教师成长,从专业发展、教学实践、科研引领多维度发力;拓宽心育特色,以内外联动激活心灵成长;厚植体育特色,借多元社团强健学生体魄;赋能科技教育,凭机器人赛场点燃创新火花。每日清晨梳理工作要点、值班时向前辈虚心求教、困惑时聆听校长们的智慧点拨……点滴积累中,惶恐渐消,从容日增,每一次学习都成为蜕变的养分。

站在当下的工作坐标点,我愈发明白,教育管理不仅是责任的传递,更是以心为炬、照亮成长的修行。那些晨光中规划的方案、暮色里打磨的细节,那些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日夜、与师生共同成长的瞬间,无一不是在用真心守护乡村教育的每一颗新星。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听到老师们获得成功的分享,我便找到了幸福行走在乡村教育道路上的答案——以心换心,以爱育爱,终将汇聚成照亮教育前路的璀璨星河。

十一年的乡村教育路,从青涩教师到管理岗位,变的是角色与责任,不变的是以心为炬的坚守。教育的幸福,藏在孩子们舒展的笑颜里,融于团队并肩奋斗的温暖中,更镌刻在每一次用爱点亮新星的瞬间。这些与树木同行、与教育共长的时光,早已让我在乡村教育的路上,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答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