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教育局:探索资助路径 拓展育人功能
  •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3-10-28 11:57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州市学生资助致力教育惠民、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呈现出“资助政策成体系、资助对象全受益、育人功能更强化”的工作新格局。泰州市学生资助工作连续8年获得全省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被评为“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

加强学生资助基础建设。泰州市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通过逐步增设资助项目、不断提高资助标准,构建起“助困+奖优+引导”立体化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在全市增设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育教育费减免政策;市本级将中职三年级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在普通高中举办宏志班,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全市将各学段原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7类特殊困难资助标准提高50%;姜堰区在普通高中增设地方政府特殊困难学生助学金,每生每年增加补助2000元,并减免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和作业本费;靖江市出台特殊困难学生用餐补助政策,解决在校就餐问题。

按照“材料最少、环节最优、时限最短、流程最畅”的要求,对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发放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印发《学生资助资金发放流程图》。联合市财政、人社等部门修订《泰州市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泰州市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资助工作服务水平。建立智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依靠多方合作,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通过在线比对,精准识别各类特殊困难学生,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努力提升资助的准确性。

全市每年走访家庭10万次。实地了解学生家庭成员健康、家庭收入及家庭生活情况,确保将资助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将各类资助政策和学生的受资助情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温暖。

不断完善受助对象资格认定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实现学生资助申请、诚信承诺、资助审核等全流程线上管理,优化了学生资助服务流程,提升了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创新资助工作育人模式。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理念,丰富资助育人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提升受助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受助学生成长成才。

建立三项机制,提高育人实效。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各项资助育人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目标要求,建立市、县、学校三级协同工作制度,形成了各有分工、责任清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开展“爱心帮扶、师生结对”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十佳“教师妈妈”“励志成才之星”等评选活动,对获奖教师和受助学生成才典型进行表彰,对先进事迹进行媒体宣传。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市、市(区)教育局把资助育人工作列入教育工作考核,将各项资助育人活动纳入绩效管理,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创新活动形式,丰富育人载体。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同时叠加成长困境的学生,通过“爱心帮扶、师生结对”“大走访大落实—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送教上门服务”等资助育人活动,将资助管理与服务育人相结合、济困助学与励志成才相结合。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社会公平。泰州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做强自身、摸准底数、精准施策、强化育人”的发展思路,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实现精准资助和拓展育人功能并重,努力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