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播报
- 发布日期:2023-02-22 11:15
- 浏览次数:
人生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家长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培养这份“相信自己”的自信呢?
泰老师“科普园
本期嘉宾——张小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泰州市野徐初级中学心理教师,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志愿者。自2015年起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关注校内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01自信的重要性
自信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的孩子不仅会懂得主动把握机会,让自己发光发热,在遇到失败的时候还能够冷静的分析错误,不会因为一次失误就否定自己。
02关于自信我们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有自信就一定能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还有恒心、决心、正确的方向等因素,但成功没有最重要的因素。
误区二:自信是成功的副产品
并非成功才有自信,成功最多能激发一个人的自信,自信不是成功的副产品。许多人以没自信为由而逃避某些事,这只是人们逃避责任的一种理由或受自卑心理影响太大所致。
误区三:越自信越好
过度的自信叫自负,不仅对你没有一点帮助,反而可能会损害自己。
03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请小步放手,让孩子多做事,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多给孩子赏识与鼓励,家长对孩子的赞扬必须是客观、实事求是的。给孩子自主权和影响力,让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自己去选择,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体验自己对同伴的影响力。要给孩子爱与能量,正面地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会让孩子对人生积极,自信心增强。
泰老师分享会
案例一——辰辰性格较孤僻而任性,与小伙伴相处不是很融洽。他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做事喜欢跟从别人,动作发展欠协调。他对新的体育活动项目或有点难度的活动,总是表现得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
分析——“过于保护”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及缺乏理性的攀比行为,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其在任何活动中都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应对——
◆给予信任,帮其战胜胆怯心理。针对辰辰畏惧、怯懦的特点,应采取树立榜样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辰辰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锻炼自己。
◆发挥其专长与爱好,使其获得成功体验。针对被动与消极的情绪状态,要注重从其所感兴趣的事物中捕捉教育契机,让他有机会发挥出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孩子的自信需从小培养,家校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要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案例二——梅梅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身体肥胖,她性格特别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打交道,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分析——
◆个人因素。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白己的优点,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因素。父母很少关心她的学习,孩子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
应对——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表扬她,逐渐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家校沟通,促进自信。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