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2-10-19 15:56
- 浏览次数:
“教师妈妈”团队 / 泰州市实验小学
大爱润泽心田,责任守望成长。创新开启全员、全程、全方位全息育人模式,将爱的教育进行到底!
14年来,“教师妈妈”团队依托“916”工作法,把全部的爱倾注于3000余名留守、孤贫等困境儿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息育人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聚焦帮扶 让留守儿童更有获得感
2008年,陈锦华校长带领36名女教师与58名留守儿童结对,开启了“教师妈妈”实践探索之路。陈锦华校长用一个男性“教师妈妈”深沉的爱,让濒临失学的小银同学重回课堂。张爱贞老师用母亲的柔情感化夜不归宿的小飞同学。周树跃老师经常把缺少父母之爱的阳阳带在身边,一起吃饭,谈心聊天,辅导学业。郑京京老师用瘦弱的身体坚持每天背起行动不便的“小杨”同学上下楼梯。何勤老师过年也不忘给结对帮扶的学生萍萍买上一身新衣服。寒假里,沈跃芹、赵群、吴洪江、张雷萍、许莉娜、章春风等众多老师自发地带着慰问品和学习用品上门看望留守儿童,送去寒冬的温情。逢年过节,陈雪蕾、王慧、尤蔚等老师都会与结对孩子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就是这样一群“教师妈妈”们每天用各种方式呵护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孩子们共享一片蓝天。
聚焦品格 让参与儿童更有成就感
2014年泰州市实验小学与泰东实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学校所在的海陵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逐年减少。然而,学生精神缺位、品质缺失现象越发严重。为此学校组建“教师妈妈”爱心驿站,丰富“教师妈妈”课后服务课程。龙梅吟诵、力量柔道、活力拉丁、启秀文学等近百个爱心驿站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让孩子们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其中,龙梅吟诵社组建以来,应邀参加了江苏省十岁成长仪式、泰州市胡瑗读书节等四十多场省市区级大型演出,表演的作品15次登上学习强国,《千年李杜》《少年中国说》《一滴泪的坚强》等节目分别获得省市区级一等奖,传统吟诵《橘颂》更是登上2021年全国少儿春晚。独有的吟诵课程也获得泰州市优秀教学成果暨教材开发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第三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教师妈妈”爱心驿站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项目。
聚焦可持续 让品牌建设更有生命价值
2018年,“教师妈妈”团队不断迭代升级,积极打造党建文化品牌,组织党员教师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辐射“教师妈妈”团队影响力。创新构建以德树人、以文化心的“乐学堂”阵地,弘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党员校长丁正后领衔市级名校长“教师妈妈”工作室,全面研究“教师妈妈”育人实践新样态。赵霞、张爱贞老师走进京泰路街道,与社区孩子一起包粽子,过端午。李涛、徐新春老师走进十里铺,为孩子们开设法制宣传讲座。顾爱军老师走进新周桥,为孩子们讲述端午的由来。丛龙梅老师走进梧桐社区,为孩子们讲授国学课,为家长们开设榜样家教讲座,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一大批党员教师妈妈带着对党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担当之歌。2020年,“教师妈妈”团队成功入选省“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
走进新时代 擦亮孩子童年的心灯
2021年,团队秉承“办适合的教育,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办学理念,围绕适合、关注有用,更加聚焦心理关怀,走进品牌建设的4.0时期。团队携手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全力促使学生阳光、健康成长。教师妈妈陆亚雯、陈小燕的阳光小屋更是长年向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开放,并坚持送教上门,引导特殊儿童走出心灵的雾霾,擦亮孩子童年的心灯。
14年来,“教师妈妈”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她们收获的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孩子们对“教师妈妈”深深的爱。团队先后入选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2018年登陆央视、教育部教师节晚会。央视一天四次报道“教师妈妈”团队育人事迹。中办调研室、新华社江苏分社、省委宣传部等走进学校进行专题调研,给予高度评价;数十家国家、省级媒体多次集中来校采访报道。百余次省内外团队来校学习育人经验。《人民教育》《中国德育》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2部。